当前位置:主页 >智能生活 >

手机出货量下降(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增长乏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02-21 15:45:26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已进入饱和阶段,手机厂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手机出货量也持续下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增长乏力成为近年来厂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品牌竞争和消费者心态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的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不再旺盛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市场上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使得新兴市场的需求成为了手机出货量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这些新兴市场的消费群体相对比较贫穷,对于手机类别、质量等的要求不高,使得手机产品的平均售价下降,也使得手机产业链上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在手机用户更新换代速度迅猛的情况下,一些细分市场的使用需求被淡化,使得手机厂商难以找到新增市场和产能空间。

除此之外,疫情的影响也间接导致了消费市场的萎缩,消费信心不够,手机销售在2020年的大幅度下降。

2、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成本压力

手机厂商研发费用的不断增加是手机产业链中的一大开支。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激烈,手机厂商为了确保其产品的竞争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新的显示屏、芯片、相机等,不断提升我们对于手机产品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硬件的要求,投资研发不得不逐渐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市场上难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和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需求开始稳定时,使得研发出新产品开销巨大,而且难以盈利。

同时,增加的配件和组成部分的研发成本仍然承担在供应链中的厂商身上。具有代表性的是,高通商用部门的营收有更多专注于手机芯片的收入。

3、品牌竞争激烈,市场份额难以保持

品牌竞争是手机产业中的重要因素,品牌厂商们的恶性竞争不仅是技术上的持续压力,也是市场份额争夺中的无情角逐。各个品牌厂商采用的是低价策略和销售促销,为了推销出更多的产品,压缩运营商和渠道商的利润,并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并且一些新的品牌厂商如华为正在挑战Apple和Samsung的市场份额。

在这些高成本的竞争中,小品牌相对于大品牌就显得不那么有优势。少数的大品牌就可以把市场从庞大的中小型手机厂商的手中夺取。因此,小品牌通常都需要通过价格竞争来维持生存,这是市场环境不稳定的体现,同步导致提高各家对于整体营业额的要求。

对于市场份额的追逐和造成了行业合并和收购,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良性发展所需要的竞争和服务平台。品牌合并和重组,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整合产能和零部件资源、组合研发优势和市场定位,以及增强品牌产品的不同融合。

4、消费者心态转变,购买需求受限制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和需求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也许是导致手机市场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消费者对于功能上的需求逐渐饱和,他们对于购买新型号智能手机的兴趣逐渐削弱,使得销售逐渐萎缩。同时,消费者购买高端手机的周期也越来越长了,比如iOS系统的平均更新周期已经超过3年。消费者的心态、价值观和购买习惯的改变,也进一步影响到智能手机产品的销售增长与稳定。

消费者追求创新,而且不会针对某些不必要或新式的潮流而支出更多的钱。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昂贵的手机品牌,而非具有功能差异的手机。因此,厂商开始推出折叠屏、可双摆臂原理已经与可旋转前置摄像头的手机增强功能。售价很高,存在安全问题,对于厂商的实力要求高,目前的发展成为手机的重头戏。

总结:

尽管手机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厂商都在加紧自己的努力,但手机出货量却持续下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增长乏力也成为了近年来厂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品牌竞争和消费需求四个方面,手机厂商需要重视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效果,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未来,预计出货量仍需保持下降趋势,端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整合趋势仍将继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