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智能应用 >

proview(Proview:一个曾引发“iPad”商标诉讼的品牌)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02-02 13:05:50

本文将围绕“Proview:一个曾引发‘iPad’商标诉讼的品牌”展开,从品牌历史、商标引发的诉讼、品牌现状及品牌前景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Proview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显示器的公司。2010年,Proview声称拥有“iPAD”商标并将此商标卖给了Apple公司,但Apple称收购的商标有效,进而引发一场商标诉讼。目前,Proview的经营陷入困境,但在品牌战略上有所转变,未来有可能重回市场。

1、品牌历史

Proview公司成立于1990年,初期是一家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小厂,随着显示器市场的壮大,公司逐渐转型向大尺寸显示器领域发展,并从2001年开始布局液晶显示器领域,成为中国领先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2009年,Proview在香港上市。

在品牌建设方面,Proview曾采取过多次转型尝试。最初以“Proview”作为企业品牌名称和产品品牌名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Proview在2008年提出“视美泰”品牌战略开始大规模转型,旨在迈入高端市场,进军工业显示器领域。然而,由于实施中存在多种困难和意外,视美泰计划出现失控,最终公司决定重新聚焦Proview品牌。近年来,Proview已经重新规划了产品结构,从电脑显示器、触控一体机、平板电视等众多领域向平板电脑、手机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渐进。

事实上,Proview在电子产品行业颇有声望,曾获得多项技术大奖和品牌奖项。不过,由于品牌管理上的相对薄弱和多次转型,Proview至今未能在智能移动设备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2、商标引发的诉讼

Proview拥有“iPad”商标的事情与Apple的“iPad”并无关系,而是始于当初Proview公司“破产”后,Shenzhen公司在中国大陆申请“iPad”商标并被授权。随后,Apple公司在2010年斥资550万美元收购了全球除中国大陆之外的“iPad”商标。2011年,Proview声称自己仍拥有中国大陆的商标权,并把苹果公司告上了法庭,并在香港赢得了此案胜诉。此后,苹果公司和Proview在中国大陆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商标之争。

此案的最终判决结果是:在2012年7月2日,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认苹果公司未经Proview许可即擅自注册使用“iPad”商标,判决苹果公司向Proview支付总计1.60亿美元的经济赔偿费用。这个诉讼案成为当时全球最具争议的商标诉讼案之一。

故事到这儿似乎就结束了,但Proview并没有就此平息商标所有权争端。事实上,Proview一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追溯自己在“iPAD”拼写上的权益,开始了对Apple在美国和欧盟的商标争夺。

3、品牌现状

在长期的商标诉讼洗礼中,Proview公司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品牌知名度也降低了许多。除了商标之争,Proview也曾推出过平板电视、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但“iPAD”商标争端对Proview的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目前,Proview的经营状况不佳,公司的业务规模、盈利能力,以及员工数量已经在持续萎缩。近年来,Proview在深圳等地陆续关闭了多个工厂,裁撤大量员工。Proview的上市公司财务也存在不少问题,年报净利润为负数,净资产、每股收益皆在下降。此外,虽然Proview曾尝试打造品牌,但过于频繁地变更品牌战略,却并未给市场和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时,Proview转变经营战略,开始关注原材料和产业链细分领域,重点发展显示屏技术的应用,进军零部件、配套市场,主打工业显示器、应急电源等。展望未来,Proview需寻找更加优秀的内部管理、智慧化信息系统,成为与时俱进、开放协作型的企业。

4、品牌前景

Proview公司在市场上寻找多元化的成长方向是明确的,并且通过拓展客户群和加强渠道建设等方式,力图以小博大。可是在智能移动领域市场,已有诸多强劲竞争对手,Proview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将可能遇到很多的挑战。

但除了挑战,也有机会。 Internet of Things(IoT)和新兴物联网市场正逐渐兴起,为工业用途的应急电源、工业自动化及多用途监测传感器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空间,Proview将有机会创造出新的市场增长点。

综上所述,Proview公司曾经享受颇高的知名度并有着良好的业务基础,但由于商标纠纷和品牌战略转型,品牌受到了诸多打击。目前,Proview在业务拓展上已经逐渐找到了路径,要想重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更加高效的管理和差异化的品牌战略。

总结:

Proview曾经是一家备受瞩目的显示技术公司,但由于商标争端和品牌战略未能跟上市场步伐,品牌知名度及经营状况不佳。尽管业务转型路线已经初步明确并积极拓展市场,但还需寻找更加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差异化的品牌战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